【能源强校的硬核专业矩阵】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以"能源报国"为使命,构建了覆盖油气全产业链的本科专业体系。在成都校区与南充校区双核驱动下,学校形成了能源类、工程类、新兴交叉学科三足鼎立的专业格局。
油气王牌专业群持续领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下设的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三大专业,配备有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尺寸采油采气实训平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依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页岩气开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近年新增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率先构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智能工程学科异军突起机电工程学院将传统石油装备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连续三年斩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计算机科学学院打造的"能源互联网"特色方向,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与中石油东方物探共建智能油气田联合实验室。
2023年最新开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聚焦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实现专业课与华为认证课程互认。
交叉学科打开新赛道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构建了从氢能制备到储能应用的完整课程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可进入亚洲最大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平台开展科研。经济管理学院独创"能源经济+大数据"培养模式,能源经济专业毕业生同时掌握LNG贸易规则与Python数据分析能力。
地科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突出油气田污染防治特色,建有西南地区首个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教学示范基地。
【研究生教育的能源创新高地】西南石油大学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能源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年均科研经费超8亿元,在油气田开发、智能装备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达63%,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特色研究生培养模式揭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实行"项目制"培养,研究生入学即进入国家能源重大专项课题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覆盖中石油、中石化等67家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校内导师+企业总工"双导师制。2024年新设的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点,开创"课堂-实验室-井场"三场景轮动教学模式,学生每年在普光气田等现场实践不少于120天。
尖端科研平台赋能创新学校建有全球首个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开采模拟实验室,为海洋油气工程方向研究生提供国际领先的科研条件。地热能开发技术研究院配备有干热岩EGS系统模拟装置,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可参与我国首台套页岩气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研发。在新能源领域,光伏/地热互补发电实验平台、氢能质子交换膜研发中心等设施,支撑研究生发表SCI论文年均超300篇。
研究生招生政策全景解读学校实施"优才计划"和"科研育苗工程",推免生可获最高6万元新生奖学金。统考生享受"复试合格即录取"政策保护,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连续三年扩招15%。2024年新增储能技术、碳中和技术与管理两个交叉学科招生方向,与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国际油服企业联合培养。
报考建议重点关注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等A类学科,这些专业毕业生进入三桶油技术研究院的比例达41%,年薪中位数突破18万元。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广州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
